以用促治,变“废”为“肥”——柳北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变“废”为“肥”
近日,柳北生态环境局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和利用新模式,在多个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7月28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梧州市召开2023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柳北生态环境局受邀参会,柳北生态环境局局长唐泽正代表柳北区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8月29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西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广元市苍溪县举行,柳北生态环境局局长唐泽正代表柳北区向200余名与会代表作典型经验介绍。
柳北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广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柳州市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通知》的指引下,调研了15个行政村,40多个自治屯,思路核心是以用促治,紧紧围绕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总基调,使“废水”变为“肥水”,通过以水肥方式浇灌农作物,从而达到污水治理的最终目的,初步摸索出庭院式水肥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模式。
该模式在柳北区长塘镇西流村八卦屯进行试点。充分利用该屯改厕率高的良好基础,黑水收集进入农户原有的三格化粪池,处理后上层清液导入新建的净化罐进行二次无害化处理。净化罐直接与原有三格化粪池连接,容量约为1500升,灰水经过过滤、隔油、除渣、沉淀等简单预处理后进入该罐沉淀,在罐内加入石墨烯黑灰水助肥剂反应生成高效水肥,通过太阳能动力水泵,自动抽往农户自家“四小园”,既能减少黑灰水乱排产生的污染,又能够作为肥料,用于庭院绿化、农田喷灌滴灌等消纳吸收利用。
庭院式水肥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亮点鲜明:
01 科技含量更足
石墨烯黑灰水助肥剂能够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快速杀灭粪大肠菌群,促进固碳、固氮,锁水持肥,抗冻保温,有效解决了化粪池出水未完全腐熟问题,避免了烧苗烧根、土壤板结、有害菌群二次污染等问题,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土壤得到改良、农作物得到增产。
2023年初,在柳州市用蔬菜品种桂油绿70菜心做简比试验,测产结果表明,亩产增加29.73%,平均株高、茎粗、地上重量、商品重量、根系重量、主根系长度等数值增幅均达到15%以上,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02 增强安全性和便捷性
农村地区多为留守老人及儿童,选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直流水泵工作电压仅为34伏特,低于安全电压36伏特,工作产生的直流电低于4安培。在便捷性方面,该模式自动化程度高,配备控制器可选择人工模式和自动模式,自动模式下无需人工操作即可浇灌,大幅减少了劳动量,为农户种植浇灌提供便利。
03 助力“双碳”进程
太阳能属于分布式新能源,能够直接起到“降碳”作用;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就农消纳、资源化利用,浇灌农作物及果树,起到“固碳”效果。两者有机融合,对“节能—减污—降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推动了“双碳”目标达成,也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04 扩宽治理思路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及思路,都需要专业的公司进行设计、施工及运维,存在 “政府干、村民看”的现象,村民的参与度普遍不高。而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支持,村委组织发动,村民自愿参与,实现了“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大幅提高了广大村民参与治理生活污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
05 提升环境效益
实现污水就地就近利用,着力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有效解决污水乱排乱放、沟渠发黑发臭等问题,避免虫蝇生长,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还能够推动休闲农家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06 节约成本开支
该模式无需专业人员进行运维。太阳能电池板及直流水泵设备由农户自行日常操作使用,管理好控制柜钥匙即可。经测算如果使用传统的交流电污水泵抽取污水,每年耗费电能约100度电,支出成本50元左右,每年可节约化肥农药使用及人工成本约500元,综合计算每户每年可节约开支550元。
近年来,柳北生态环境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做法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肯定。下一步,柳北生态环境局将在规模、设备、范围、定制化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庭院式水肥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