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铁腕出击!他带领执法人员蹲守12天,终抓获非法倾倒元凶

来源: 柳州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 2021-10-12 20:45   

2018年12月21日,接到群众举报,在柳江区穿山镇大子岭有人非法倾倒工业固体废物,散发出的气味刺鼻难闻。接到线索以后,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发现了倾倒处,但却未在周边发现有嫌疑车辆及人员。

现场初步判定这批固体废物的倾倒时间不长,倾倒数量估计超过1万吨。近期的降雨天气,更是让被倾倒在地上的废物随时都有被雨水冲刷到别处的可能,并且进一步渗透到地下,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只要问题一天查不清楚,大子岭周边的环境安全隐患就存在一天。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在柳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焦延雄的带领下,执法人员立即对此展开了调查,对现场倾倒物进行抽样送检,鉴定结果显示这批倾倒物主要含有砷、镉、锌等重金属元素,而其中的砷易溶于水,我们所熟知的砒霜就是一种砷化物。另外,镉和锌在土壤中的富集,也会通过农作物,一点一点地“爬”上人民群众的餐桌,威胁我们的健康。

为了及时遏制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尽快抓获犯罪嫌疑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当天晚上,焦延雄就带着执法队员们蹲守在倾倒点,等待犯罪嫌疑人的再次出现。因为不知道这些危险废物的具体倾倒时间,焦延雄和执法队员们预判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在夜间人少的时候偷偷“办事”,于是,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晨5点他们都坚守在现场。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12月底,正值一年当中最冷的冬季,再加上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让柳州变得更加的寒冷。焦延雄带领着执法队员们,顶着寒冬,忍着湿冷,耐着困顿,饿了就啃两口面包充饥,喝下的矿泉水也都被严寒冻得冰凉。当时执法大队中人手并不多,加上焦延雄就仅有4名执法人员,但他们充分发挥了环保铁军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精神作风,始终坚持每晚至少有2人轮流值班,在蹲守了几个夜晚后,仍旧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后来,他们就改成24小时全天蹲守,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出现的时机,就这样连续蹲守了12天。

直到2019年1月4日中午,执法队员和第三方公司一起要对倾倒物进一步规范化采样时,4辆大卡车缓缓地驶入了他们的视野。经检测,车上所运载的固体废物与现场的倾倒物相同,这就是非法倾倒的“元凶”!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原来,这批重达2万余吨的危险废物来自周边市的一个冶炼厂,企业为了节约危险废物处置成本,狡猾的利用12点到3点的午休时间将废物运载至大子岭进行非法倾倒,倾倒后再立即驾车逃离现场。

在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后,焦延雄继续积极联动公安、检察院、乡镇政府等各部门,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形成打击合力,在准确把握事实证据后,精准确定责任人,合法合规运用法律条款,快速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该案件也成为了广西第一起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的案件。

图为焦延雄为执法队员讲解无人机的使用

自2017年焦延雄担任原柳江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以来,他提出了引进人才、内部人员轮岗换岗、岗位练兵、建立健全执法工作流程、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污染源“一企一档”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了具有柳江特色的环境监管模式,实现了执法队伍的高效运作。此后连续4年,柳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均被自治区评为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在焦延雄从事生态环境事业的11年间,他始终初心不改,坚守在生态环境执法一线,高效组织开展日常环境监管、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处理的每个案件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公平公正,办理的广西第一起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和柳州市第一例零口供突破办理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均为处理类似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提供了实践样板,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行家里手”。

焦延雄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风采。2020年,他被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评为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图片新闻
头条|铁腕出击!他带领执法人员蹲守12天,终抓获非法倾倒元凶
来源: 柳州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 2021-10-12 20:45   

2018年12月21日,接到群众举报,在柳江区穿山镇大子岭有人非法倾倒工业固体废物,散发出的气味刺鼻难闻。接到线索以后,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发现了倾倒处,但却未在周边发现有嫌疑车辆及人员。

现场初步判定这批固体废物的倾倒时间不长,倾倒数量估计超过1万吨。近期的降雨天气,更是让被倾倒在地上的废物随时都有被雨水冲刷到别处的可能,并且进一步渗透到地下,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只要问题一天查不清楚,大子岭周边的环境安全隐患就存在一天。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在柳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焦延雄的带领下,执法人员立即对此展开了调查,对现场倾倒物进行抽样送检,鉴定结果显示这批倾倒物主要含有砷、镉、锌等重金属元素,而其中的砷易溶于水,我们所熟知的砒霜就是一种砷化物。另外,镉和锌在土壤中的富集,也会通过农作物,一点一点地“爬”上人民群众的餐桌,威胁我们的健康。

为了及时遏制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尽快抓获犯罪嫌疑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当天晚上,焦延雄就带着执法队员们蹲守在倾倒点,等待犯罪嫌疑人的再次出现。因为不知道这些危险废物的具体倾倒时间,焦延雄和执法队员们预判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在夜间人少的时候偷偷“办事”,于是,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晨5点他们都坚守在现场。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12月底,正值一年当中最冷的冬季,再加上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让柳州变得更加的寒冷。焦延雄带领着执法队员们,顶着寒冬,忍着湿冷,耐着困顿,饿了就啃两口面包充饥,喝下的矿泉水也都被严寒冻得冰凉。当时执法大队中人手并不多,加上焦延雄就仅有4名执法人员,但他们充分发挥了环保铁军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精神作风,始终坚持每晚至少有2人轮流值班,在蹲守了几个夜晚后,仍旧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后来,他们就改成24小时全天蹲守,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出现的时机,就这样连续蹲守了12天。

直到2019年1月4日中午,执法队员和第三方公司一起要对倾倒物进一步规范化采样时,4辆大卡车缓缓地驶入了他们的视野。经检测,车上所运载的固体废物与现场的倾倒物相同,这就是非法倾倒的“元凶”!

图为焦延雄执法工作日常

原来,这批重达2万余吨的危险废物来自周边市的一个冶炼厂,企业为了节约危险废物处置成本,狡猾的利用12点到3点的午休时间将废物运载至大子岭进行非法倾倒,倾倒后再立即驾车逃离现场。

在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后,焦延雄继续积极联动公安、检察院、乡镇政府等各部门,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形成打击合力,在准确把握事实证据后,精准确定责任人,合法合规运用法律条款,快速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该案件也成为了广西第一起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的案件。

图为焦延雄为执法队员讲解无人机的使用

自2017年焦延雄担任原柳江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以来,他提出了引进人才、内部人员轮岗换岗、岗位练兵、建立健全执法工作流程、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污染源“一企一档”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了具有柳江特色的环境监管模式,实现了执法队伍的高效运作。此后连续4年,柳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均被自治区评为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在焦延雄从事生态环境事业的11年间,他始终初心不改,坚守在生态环境执法一线,高效组织开展日常环境监管、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处理的每个案件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公平公正,办理的广西第一起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和柳州市第一例零口供突破办理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均为处理类似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提供了实践样板,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行家里手”。

焦延雄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风采。2020年,他被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评为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主办单位:柳州市生态环境局 网站标识码:4502000015
办公电话:0772-2621337 地址:柳州市高新南路16号
传真:0772-2617990 电子邮箱:lz26213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