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开放 | 垃圾“变形记”,柳州“公众开放日”活动带你探索垃圾循环“再生”的奥秘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近年来,各地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攻方向。
为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进一步引导公众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理念,9月16日上午,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现场直播活动,组织潭中二小40余名师生走进垃圾焚烧发电厂,探索垃圾循环“再生”的奥秘。此次活动采用线下参观,线上“柳州生态环境”和“新播报”在抖音/视频号两个平台同步直播。
9点30分,同学们到达柳州市康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科技感的主厂房建筑,这里为广西区域内处理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之一,生活垃圾日处理量3000吨。环顾四周,宽阔的园区内外完全看不到一点垃圾的影子,也闻不到任何异味,干净整洁得令人吃惊,打破了印象中垃圾处理厂脏乱差臭的偏见。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展厅,室内精致的全厂沙盘模型、焚烧炉幻影成像、移动屏展示项目先进设备等环节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和屏幕前的观众朋友。
运送到这里的生活垃圾,会进入垃圾库进行5-7天的脱水、自然发酵,被投入焚烧炉内焚烧,焚烧之后的产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变成电能、人行道和停车场用的地砖、肥料等,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原来垃圾焚烧之后用处这么多,以后我要从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让垃圾在焚烧发电厂里‘变废为宝’,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同学们仔细听讲,带着问题和思考,认真记录,时不时还向讲解员和主持人提问。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游戏互动环节,在垃圾分类跳舞机上,主持人和讲解员与同学们进行PK,以有趣的游戏方式提升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起“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自觉关心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
把环保大门打开,让公众走进来,是拓展公众参与、消除公众偏见、争取公众信任的重要环节。通过零距离接触环保设施和现场学习,让公众深入了解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过程,消除垃圾焚烧黑臭的固化印象,避免“邻避效应”,引导公众思考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