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生态新区建设“绿”意盎然
近年来,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五连优”,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01 高位推动向“绿”行
思想引领,向绿前行。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生态、智能定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摈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打造绿色发展的改革创新生态先行区。坚持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发挥生态委和生态委办公室统筹的“指挥棒”作用,奏响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强音”,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02 聚焦产业逐“绿”行
产业发展,低碳转型。新区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重要依据,强化规划环评引领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聚焦发展智慧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绿色新兴产业,拓宽环境承载能力,厚植生态绿色基石。优必选、飓芯科技、金风嘉泽、鹏辉储能、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企业相继落地。今年以来,以鹏辉、金风嘉泽为代表的绿色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20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5个百分点,生态、智能已成为新区最亮眼的发展底色。
03 科技赋能护“绿”行
环境管理,科技赋能。完成企业智能电量管控建设,完善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环境管理体系,建成陆水统筹、空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率先建成广西首个生态环境管理智能化“全覆盖”工业园区,并投入使用,实现“一机在手,尽在掌中”,做到对守法企业服务“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监管“无所不在”,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李家祥组长亲自带队深入阳和工业新区调研,对新区VOCs治理成功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解决产城融合矛盾的创新工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新区在全国第二届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专题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扩大我市良好生态环境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4 善于创新助“绿”行
善于创新,项目为王。新区以规划环评为载体,全区第一个“环评改革”试点在北部生态新区成功实施,项目环评实行“豁免一批、备案一批、简化一批”改革,缩短70%以上的环评时间,节省约50%的环评费用。香兰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EOD项目成为我市首个进入国家库项目,顺利获得15.5亿元融资授信,拓展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融合融资渠道,为我市环保项目融资提供了有力借鉴。海南省东方市、南宁五象新区等地闻迅争相前来取经。
05 环保为民惠“绿”行
风清气爽、水净人欢。新区国控站点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全市排名前列,优等级天数、PM2.5和PM10年浓度均值等在市区排名第一,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污水设施运行率、达标率100%,全面实现“清水”入柳江,为我市地表水水质全国排名三连冠作出了新区贡献。土壤污染风险稳定可控,安全利用率100%。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信访案件受理率和处置率100%,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连年保持全市排名第一。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优,新区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持续上升。